初中化学精品资源下载基地

帮助中心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参考> 备课参考> 参考资料 > 内容详情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十单元 酸和碱》简析与教学建议

作者:佚名  人气: 次  时间:2011年12月22日  星级:

本单元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在酸和碱性质及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本单元在内容安排上,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选择学生日常生活或平时实验中常见的物质,通过实验来说明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教材中安排了6个“活动与探究”,每个课题3个,是探究学习安排得最多的单元。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pH的意义。
  
  本单元教学难点是:从离子观点了解什么是酸、碱;活动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生活应用。
  
  本单元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实验发现问题驱动新知识的学习。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以问题解决为任务,驱动学生思考,从而解决问题,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
  
  象[实验10-1]说明酸碱能使指示剂变色,通过实验概括出酸碱指示剂的概念,抓住指示剂在酸或碱溶液中不同的颜色变化,结合“讨论”,驱动利用指示剂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学习。
  
  用[实验10-2]驱动物质物理性质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等知识的学习;用[实验10-3]驱动浓硫酸的腐蚀性的学习;用[实验10-4]驱动浓硫酸稀释过程中的热效应知识的学习;用[实验10-5]驱动浓硫酸稀释操作知识的学习;用[实验10-6]驱动氢氧化钠的潮解与氢氧化钠溶于水时的热效应知识的学习;用[实验10-7]驱动氢氧化钠的腐蚀性的学习;用[实验10-8]驱动氢氧化钙与水反应的热效应与氢氧化钙的腐蚀性的学习;用[实验10-9]驱动学生从酸碱在水溶液中解离出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的角度认识酸与碱的共性。
  
  2、熟练运用“活动与探究”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探究学习的方法,本单元应该是让学生运用探究学习方法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的好机会。
  
  课题1中的第一个“活动与探究”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自制酸碱指示剂。在活动与探究中,不仅要有成果——制得酸碱指示剂,而且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化学模型”:
  
  ⑴原料的准备:植物的花瓣或果实,有汁挤汁,无汁取皮。
  
  ⑵制备:能挤压出汁液的,像葡萄,将挤压出的汁液用蒸馏水稀释到所期望的程度即可。不能挤压出汁液的像桃子、苹果等,取其皮捣烂如泥,置于一个烧杯(可用瓷杯代替)里,加水到刚好淹没住果皮泥,在低于其沸点的温度下文火加热约10分钟,冷却,滤出溶液,用蒸馏水稀释到合适的程度。也可用酒精(或白酒)将切碎的果皮浸泡一昼夜,滤出溶液,再且蒸馏水稀释到合适的程度。
  
  ⑶实验:取新鲜的稀释液加入酸或碱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作好记录。
  
  ⑷思考理解:可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科普材料,了解花青素的颜色变化条件,理解植物花朵的颜色万紫千红的原理。
  
  对于酸、碱性质的“活动与探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类推,井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归纳和小结。
  
  酸的化学性质的“活动与探究”应重引导,从都能使指示剂变色、都能跟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都能跟金属氧化物反应等方面发现其共性。抓住学生试图解释酸具有共性的原因的心理需求,把[实验10-9]中有关酸的内容加入进来,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FLASH动画辅助展示盐酸、硫酸的导电过程,发现存在相同的阳离子──氢离子,归纳出酸的概念和酸的通性及其解释。
  
  由于有了酸的化学性质的“活动与探究”的经验,所以,碱的化学性质的“活动与探究”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
  
  课题2中的3个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中和反应的“活动与探究”中,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入盐酸的操作是为了清楚地看出指示剂的变化,课程标准中没有要求中和滴定,不必做中和滴定的实验。关于测定pH的“活动与探究”,实验室中的酸和碱可根据具体情况由学生自行选择,每种酸或碱最好有两种以上不同的浓度进行比较;测定对象可在教师提示下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生活中的一些物质。
  
  3、以合理知识结构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
  
  本单元知识之间联系紧密,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随着学习进程的展开,逐渐建立并拓展知识网络,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框架,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把知识结构框架用关联图表示,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