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精品资源下载基地

帮助中心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参考> 考试大纲> 课程标准 > 内容详情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标准特点分析

作者:孟庆宏  人气: 次  时间:2010年03月30日  星级: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标准特点分析

孟庆宏  湖北荆门市教学研究室  448000

    课程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在教育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课程历来又是教育研究最为关注的领域,它承载着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使命,课程的变革蕴涵着新的思想和方法论。新的课程标准的出台,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里的一次革命,它的实施必将给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蓬勃发展的生机。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反映化学学科内容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确定了“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等5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单元)构成,规定了具体的课程内容标准。这些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载体。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

1  科学探究是化学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标准》一方面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将科学探究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在内容标准中单列科学探究主题,并从“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3个方面予以阐述,提出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及其相应的学习目标,并辅以具体的案例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探究的本质。
    在每一主题的内容标准中列出了探究活动的具体形式(如观察、调查、收集资料、实验验证等)和课题。例如,“小组协作设计并完成实验: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变化”;“探究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3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温度变化”;“小组协作完成当地土壤酸碱性测定的实验,提出土壤改良的建议或适宜的种植方案”;“通过实验探究酸溶液、盐溶液分别跟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调查当地燃料的来源和使用情况,提出合理使用燃料的建议”;“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设计实验,探究农药、化肥对农作物或水生生物生长的影响”等等。
    上述课题,不仅内容丰富,探究的形式多样,更重要的是希望以此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具体的实现途径。
    提出这些课题,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体现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和课程设计的意图,这就给新时期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教育创新的空间。下面仅以几个探究性活动的片段来说明这个问题。
    例如,在学习有关溶液的内容时,可设计下列片断:
    问题情景:“在气候寒冷的地区,街道上的冰会影响车辆行驶。小明看见有人在路面上撒盐,这是为什么?”
    探究活动:将一些碎冰放在 100 mL的烧杯内,测量温度;再将少量食盐加入烧杯,用玻璃棒搅匀,测量温度。记录并分析现象。
    通过比较2次测量所得的温度,学生即可了解加入少量盐能使水的冰点降低的事实,所以撒盐能阻止路面结冰。
    又如,在学习金属锈蚀时,可设计如下片断:
在切过咸菜的菜刀同一面上选相近的3处进行下列实验:
    一处用湿棉球润湿;另一处用干布擦干;第三处用干布擦干后,涂上一层植物油。放置一昼夜,观察莱刀3处表面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和丰富的素材,构建有助于学生发展的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情境(内容、方式等),是教材编制过程中必须深入研究的新课题,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2  内容整合加强了化学课程结构的综合牲、弹性和多样性
   
课程内容整合需要解决“学什么”的问题,随着“科学为大众”、“以学生发展为本”等课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标准》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注重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科学和人文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使丰富多彩的化学课程内容为更多的学生所接受。
2.1  精简内容与调整难度
    “学科中心”的化学课程过分偏重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化,严谨的逻辑表述常常使一部分学生无所适从,加之“习题演练”的盛行,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负担。现在学生的学习“分化”已相当严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有的甚至放弃学习化学。据有关调查表明,初中化学某些“知识点”(如化合价概念、溶解度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等)一直是大多数学生学习化学的障碍。因此,对繁难的知识进行清理,降低难度,是极为必要的。
    2000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初中化学修订教学大纲充分关注了初中生学习化学的现状,对多年来一直困惑教学的若干难点做了处理。例如,降低了化合价概念的教学要求,不再要求从理解层次上把握概念,只是要学生会用常见的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删去了“根据溶解度概念的计算”等。
    《标准》进一步调整了内容和相应的难度。纯理论知识总量明显减少;如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原子结构示意图、溶液的导电性等内容不再列入,原要求“理解”或“掌握”的内容也做了适当下调(如单质和化合物从“理解”到“能识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从“掌握”到“知道”等)。同时,对某些需要突出的内容也做了明确的界定,如“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现象”、“知道酸、碱性物质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等。
2.2  与社会生活和技术相结合
    愈来愈多的事实表明,化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推进了现代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对人类解决当今面临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资源危机和粮食危机等一系列重大挑战提供了可能的途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应用价值,初步树立STS(科学·技术·社会)的观念,逐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这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功能。
    2000年修订的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十分重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的联系。例如,新增加了“涂料”、“粘合剂”、“食品添加剂”等选学内容。同时,为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初中化学修订大纲增设了直接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调研活动,如“调查学校和住处附近的污染状况”;“调查本地农村常用化肥、农药的化学成分”等。并对这些活动提出了具体的能力要求,如“分析原因,提出初步的改进建议”、“结合使用的注意事项分析利弊”、“提出合理使用的建议”、“写出小论文”等。可见,修订大纲已初显了“化学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课程理念。
    《标准》吸收了这些改革的经验和成果,注重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现实中选取素材,并在每一个二级主题中列出建议选择的内容,如“海水制盐”、“服装干洗”、“制造自来水管材料的变迁”、“农作物生长必需的化学元素”、“照相底片的感光”、“不同材料引起的火灾与自救”、“西气东输工程”、“富营养化污染与禁用含磷洗衣粉”等,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标准》引导学生面向社会寻找研究课题,增强化学应用的意识,在“活动与探究建议”栏目中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要求。例如:“用简单的方法将衣料上沾有的油污洗去”;“利用互联网或其他途径收集有关新型合金的成分、特性和用途的资料”;“调查当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金属利用情况,提出有关的建议”;“当地农村常见化肥的鉴别”;“调查或收集有关酸雨对生态环境和建筑物危害的资料”;“查找常见食品的元素组成,并列表说明”;“调查‘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提出消除这类污染的建议”;“从报刊、电视或其他媒体上收集一段时间以来当地空气质量周(日)报或相关信息,分析这一时段空气质量变化的原因”等等。
    通过上述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化学是如何影响人类生活的,逐步意识到化学在治理环境污染和人类健康水平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2.3  改革实验内容和方法
    化学实验既是化学课程的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实验有助于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增进解决问题的能力。
    《标准》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逐步学会探究。同时,还要更好地发挥化学实验在德育和非智力品质培养方面的教育价值。”为体现这一思想,在《标准》中不仅规定或建议了以学生为主的化学实验42项和实验技能要求6项,而且实验的内容和方式有了根本的变化,实验的探究性、开放性、趣味性、综合性明显加强。实验改革的特点有:
(1) 淡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界限
    长期以来,由于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教科书中的实验主要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实验则多是重复一些演示实验的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能力的培养是与活动密切相关的,在化学学科中,实验是最主要的活动手段,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等能力,还可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为此,《标准》以淡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界限为原则,没有严格区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不再单列学生实验,实验内容与化学知识紧密配合,提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自体验的教学形式。
(2) 突出实验的探索性
    多年以来,教科书中的实验一直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由此招致不少的批评,许多人主张应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或研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研究性实验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发挥它们的功效。应当承认,验证性实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实验方法,在中学化学中引入验证性实验,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认识到科学理论或发现都必须经过验证才能被确认;并且,学生在完成验证性实验的同时还可体会得到结果的乐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所以说验证性实验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是在初中,由于受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限制,通过简单现象来验证结果、对于过程和方法“照方抓药”的验证性实验过多,没有真正发挥验证性实验的作用,容易造成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以,改进验证性实验,增加探索、研究性实验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此,《标准》十分强调实验的探索性和研究性,把实验过程作为探究活动的一种活动形式,配合思考与分析,以达到探究的目的。
(3) 提高实验的趣味性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作为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一种手段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以往,中学化学实验在内容上存在较强的学术味,加上过分强调规范的操作,造成实验能增强化学趣味性的功能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近年来,人们对这一问题做了许多的思考和研究,在教科书中相继设置了趣味实验、家庭小实验等有趣的实验,供教师和学生选做。但是,由于受考试、课时等因素的影响,这样的实验往往被忽视。《标准》在实验趣味性方面的改革,没有局限在家庭小实验上,而是从课堂实验入手,在课堂实验中引入一些有趣的实验,如“燃烧条件的探索”、“粉尘爆炸”、“金属熔化温度的比较”、“氢氧化钠的腐蚀性”等,并通过这些有趣味性的实验来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4) 增强实验的生活化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与实际的联系非常密切,化学知识渗透在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学校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接触社会的机会有限,通过实验来了解化学在实际中的作用,可以说是一条很好的途径。近年来实验的改革正在向着生活化的方向进行。《标准》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选择了一些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如“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模拟煤气中毒”、“模拟酸雨的危害”、“乳化作用的应用”、“测定身边物质的pH”、“溶液酸碱性对头发的影响”等。另外,实验的生活化还体现在实验用品上,使用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在粉尘爆炸实验中利用金属易拉罐和小眼药瓶,测pH选择生活中的一些物质等,这样的代用品实验虽然不多,但它能启发教师在实验条件较差和经费较少的情况下,利用现有的材料安排实验,也能启发学生在生活中随时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探索。
    《标准》的实施给予了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创新。用自身对化学课程的理解和情感来影响自己的学生的空间,做到教学内容和方式最适合学生的需要和课程的性质,使学生在活泼的学习气氛和创新活动的开展中萌发创新意识,这将会使我国的基础化学教育上一个新的台阶。与此同时,在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中,也必将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教师。这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给我们提出的任务,也是给我们提供的机会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