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
作者:czhxzx 人气:
次 时间:2011年12月05日 星级:
1、什么是化学?
2、怎样学习化学?①学习化学的方法:实验探究;②学习化学的工具是:元素周期表;③化学学习的特点是:三个关注(关注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3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①药品的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匙或纸槽;块状固体,镊子;少量液体,滴管;一定量液体,量筒或滴管;实验中未说明用量,一般用最少量;液体1-2毫升,固体盖满试管底部。
②物质的加热。常用的加热仪器是酒精灯(灯芯剪平齐,加酒不过肩,加热在外焰,内焰温度低,熄灯用帽盖,嘴吹最最忌)。给固体物质加热(试管固定铁架台,铁夹离口三分一,受热试管口下倾,免使回水管遭裂,固体平铺近管底,移动火焰匀受热,用毕待冷再拆卸,洗净放稳莫着急)。给液体物质加热(盛液不过三分一,外壁试干防烧裂,木夹持管手握柄,45度倾斜来加热,液面液底匀受热,管口对空不对人)。
③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标准:内壁附着均匀水膜,不聚滴也不成股流下。方法:使用毛刷,用去污剂和水冲洗。特殊油污:附有难溶于水的碱、金属氧化物、碳酸盐用稀盐酸清洗,附有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用浓盐酸洗,油污用热碱如碳酸钠清洗。
④气体的收集。排水法,适用于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1、你认为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C)
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B、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C、物质的运动状态D、物质的用途与制取
2、以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C)
A、大米酿成酒B、菜刀生锈C、湿衣服晾干D、食物腐败
3、对化学实验室剩余的药品,处理方法正确的是(B)
A、带回家中B、倒到指定容器中C、随意倾倒到水槽中D、倒回原试剂瓶中
4、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对下列性质不必考虑的是(A)
A、颜色B、密度C、溶解性D、是否与水反应
5、某实验室报告中有如下记录,其中实验数据合理的是(A)
A、用托盘天平称取11.7克氧化铜粉末B、用100毫升量筒量取5.26毫升硫酸溶液
C、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3.5D、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数为25.68℃
6、NO在常温下是一种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能跟空气中的氧气迅速起反应生成NO2气体。现要收集一瓶NO气体,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A)
A、只能用排水法B、向上排空气法C、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D、向下排空气法
7、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C)
A、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点燃氧气前,先检查氯气的纯度
C、用嘴吹灭酒精灯的火焰
D、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前,先在集气瓶底加入少量细沙
8、下列玻璃器皿的清洗,正确的是(AD)
A、试管中的油污先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再用清水冲洗
B、先把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下水道,再用清水冲洗
C、附有氢氧化铜的试管,先用烧碱溶液溶解,再用清水冲洗
D、盛放石灰水后留下固体物质的烧杯,先用稀盐酸清洗,再用清水冲洗
9、下列仪器具有能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试剂三种用途的是(B)
A、锥形瓶B、烧杯C、量筒D、试管
10、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到有蓝色固体生成,如果给该试管加热,加热后观察到的现象是蓝色固体变黑。
11、通过实验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含量明显发生变化的主要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三种物质。
12、有一烧杯正向放置,上盖玻璃片,杯中收集了无色无毒气体,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探究,确定该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
答:据已知,该气体比重大于空气,无色无毒。从假设、验证方法、可能看到的现象、结论几个方面来探究。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来验证,如看到的现象石灰水变浑浊,那么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还可能是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验证,如木条复燃,那么该气体是氧气。
13、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将其通入燃有蜡烛的烧瓶内,再通入澄清石灰水内,上述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蜡烛熄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实验得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14、将一只装满二氧化硫的大试管倒立在水槽中,结果试管中的水液面上升到超过水槽中的水液面,由此你能得出二氧化硫具有什么性质?
答:二氧化硫能溶于水(或能与水反应)。
(1)试设计实验证明试管内液体的酸碱性?(用拇指堵住管口,移出水面,向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或用pH试纸测定pH值。)
(2)由此实验你可联想到二氧化硫与我们学过的哪种气体化学性质相似?试写出一个相似之处的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碳,与水或氢氧化钠反应,H2O+SO2=H2SO3)
- 上一份资料:没有了!
- 下一份资料: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
1、什么是化学?
2、怎样学习化学?①学习化学的方法:实验探究;②学习化学的工具是:元素周期表;③化学学习的特点是:三个关注(关注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3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①药品的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匙或纸槽;块状固体,镊子;少量液体,滴管;一定量液体,量筒或滴管;实验中未说明用量,一般用最少量;液体1-2毫升,固体盖满试管底部。
②物质的加热。常用的加热仪器是酒精灯(灯芯剪平齐,加酒不过肩,加热在外焰,内焰温度低,熄灯用帽盖,嘴吹最最忌)。给固体物质加热(试管固定铁架台,铁夹离口三分一,受热试管口下倾,免使回水管遭裂,固体平铺近管底,移动火焰匀受热,用毕待冷再拆卸,洗净放稳莫着急)。给液体物质加热(盛液不过三分一,外壁试干防烧裂,木夹持管手握柄,45度倾斜来加热,液面液底匀受热,管口对空不对人)。
③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标准:内壁附着均匀水膜,不聚滴也不成股流下。方法:使用毛刷,用去污剂和水冲洗。特殊油污:附有难溶于水的碱、金属氧化物、碳酸盐用稀盐酸清洗,附有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用浓盐酸洗,油污用热碱如碳酸钠清洗。
④气体的收集。排水法,适用于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1、你认为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C)
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B、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C、物质的运动状态D、物质的用途与制取
2、以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C)
A、大米酿成酒B、菜刀生锈C、湿衣服晾干D、食物腐败
3、对化学实验室剩余的药品,处理方法正确的是(B)
A、带回家中B、倒到指定容器中C、随意倾倒到水槽中D、倒回原试剂瓶中
4、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对下列性质不必考虑的是(A)
A、颜色B、密度C、溶解性D、是否与水反应
5、某实验室报告中有如下记录,其中实验数据合理的是(A)
A、用托盘天平称取11.7克氧化铜粉末B、用100毫升量筒量取5.26毫升硫酸溶液
C、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3.5D、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数为25.68℃
6、NO在常温下是一种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能跟空气中的氧气迅速起反应生成NO2气体。现要收集一瓶NO气体,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A)
A、只能用排水法B、向上排空气法C、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D、向下排空气法
7、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C)
A、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点燃氧气前,先检查氯气的纯度
C、用嘴吹灭酒精灯的火焰
D、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前,先在集气瓶底加入少量细沙
8、下列玻璃器皿的清洗,正确的是(AD)
A、试管中的油污先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再用清水冲洗
B、先把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下水道,再用清水冲洗
C、附有氢氧化铜的试管,先用烧碱溶液溶解,再用清水冲洗
D、盛放石灰水后留下固体物质的烧杯,先用稀盐酸清洗,再用清水冲洗
9、下列仪器具有能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试剂三种用途的是(B)
A、锥形瓶B、烧杯C、量筒D、试管
10、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到有蓝色固体生成,如果给该试管加热,加热后观察到的现象是蓝色固体变黑。
11、通过实验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含量明显发生变化的主要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三种物质。
12、有一烧杯正向放置,上盖玻璃片,杯中收集了无色无毒气体,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探究,确定该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
答:据已知,该气体比重大于空气,无色无毒。从假设、验证方法、可能看到的现象、结论几个方面来探究。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来验证,如看到的现象石灰水变浑浊,那么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还可能是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验证,如木条复燃,那么该气体是氧气。
13、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将其通入燃有蜡烛的烧瓶内,再通入澄清石灰水内,上述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蜡烛熄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实验得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14、将一只装满二氧化硫的大试管倒立在水槽中,结果试管中的水液面上升到超过水槽中的水液面,由此你能得出二氧化硫具有什么性质?
答:二氧化硫能溶于水(或能与水反应)。
(1)试设计实验证明试管内液体的酸碱性?(用拇指堵住管口,移出水面,向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或用pH试纸测定pH值。)
(2)由此实验你可联想到二氧化硫与我们学过的哪种气体化学性质相似?试写出一个相似之处的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碳,与水或氢氧化钠反应,H2O+SO2=H2SO3)
- 上一份资料:没有了!
- 下一份资料: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